一. 贝格尔驼奶肾病疗养院传统医学理论根据
肾在蒙医学中是很重要的,认为是先天之本,寓有元阴(肾阴)、元阳(肾阳),藏精、司二阴,与膀胱互为表里。与西医讲的肾脏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肾脏是个解剖概念,位于腹腔后脊柱两侧的蚕豆样器官,左右各一。蒙医的肾更多的强调的是功能,如肾主水,即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靠肾阳的气化作用,对肺、脾、膀胱等参与水液代谢起主导作用。

而西医的肾功能主要表现在排出尿液和各种代谢产物(包括肌酐、尿素氮),调节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另外有分泌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见,蒙医的肾主水理论蕴涵了西医肾脏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由于蒙医、西医的理论不同,在诊断治疗上两者也是不同的。
西医通常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理化检查诊断为某一疾病,诊断一旦明确,则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基本是一致的。
而蒙医则根据具体病人的表现,得出一个“证”,与西医的病是不同的,一个西医的病,蒙医可以有多个证,证不同,治疗就不同,即“同病异治”;不同的病,也可以有相同的证,即“异病同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方药是一致的,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病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病人用药的“个性”。
总的来讲,蒙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
贝格尔驼奶肾病疗养院利用天然驼乳与贝格尔热沙漠进行治疗是蒙古传统医学理论根据的。一般治疗疗养21天就病情明显好转。

二.贝格尔驼奶肾病疗养院的疗养方法
沙漠疗养方法有两种
1.在沙漠或在沙湖岸边晒太阳,每天10点钟和15点钟喝驼乳各500ml,与此同时进行新鲜空气疗养。
2. 埋沙疗养的同时喝自然发酵奶进行疗养。贝格尔沙漠的位置形状对吸收太阳光十分有利,那些眉毛状的沙丘侧背面与地面形成了450的斜坡从而阳光照射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对疗养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光照下受热的沙漠不仅将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汗水蒸发掉,而且使血管均匀受热扩张血管壁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这种疗养治疗的方法会受到光线、阴天、云层厚度、风速、空气、和沙漠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意观测沙漠的气候变化,与此同时给患者疗养进行适当的调节。
患者来到贝格尔驼奶肾病疗养院后,前2~3天适应当地环境,不埋沙。3~4天后进行埋沙疗养。特别要注意的是,患者进行埋沙疗养之前必须要休息好并且要适应周围环境,如空气、风、光照等自然因素。上午10点左右要到沙丘顶上活动20~30分钟的方法来适应环境。
埋沙疗养时沙子表面温度上升到45~60度后,在太阳正面的沙丘上挖0.2~0.3m深的沙床,在每天的11点进行3~8分钟的疗养。需覆盖的沙层厚度约5~10cm,必须将身体封闭均匀 ,埋沙疗养的前2~3天内进行2~4分钟的疗养,然后慢慢将疗养时间延长到5~8分钟。如果过分延长疗养时间的话会产生负面影响,出的汗太多,身体开始缺水并加重肾的负担。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埋凉沙进行疗养;
2.不能埋太热的沙子;
3.大风天气不能埋沙;
4. 埋沙之前不能喝太多的冷饮;
埋沙疗养时千万不能睡觉,如果不小心延长了疗养时间的话,将手和腿慢慢从沙中移出,把身体来回翻滚然后到周围的干沙中躺会儿,从而把身上的沙子弄掉把身体擦干净,最后穿上衣服回到住处休息1~2小时,这样会消除疲劳。
全部疗养治疗要连续进行14~21天,但是沙疗要根据人体健康状况来定,一般埋沙7~10次。在疗养时期每天10点、15点要喝500ml自然驼奶。在疗养时期除了喝驼奶外还多吃戈壁沙漠生长的野菜。

三. 驼乳对疗养的作用
健康是机体内在环境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凡是能够影响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因素,都将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食物是影响机体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人类疾病的74%都来自食物。
驼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外还有促进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功效因子。比如当地蒙古族有这样的认识,吃驼奶长大的孩子结实,吃驼奶的小孩不拉稀,常吃驼奶不得肾病等等。蒙古人在游牧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学会了驼乳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